项目四组织开展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春夏季综合考察

2021-06-28

春夏季节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水生态变化最剧烈、生态问题暴露最多的季节,蓝藻水华、水草退化、生态性缺水、水质断面磷超标等问题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项目四研究团队抓住湖泊生态脆弱期,积极组织区域典型湖泊的水生态水环境调查,为揭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率定湖泊生态模型、服务地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积累数据。

典型的调查包括:鄱阳湖丰水期水质水生态联合调查:20214~7月,在鄱阳湖主湖区开展了多次生态环境调查,其中7月完成了鄱阳湖洪水期全湖水质水生态联合调查,共采集了74个点位的样品,调查内容包括水质、浮游生物、沉积物以及底栖动物等。其中水质调查指标主要包括水深、溶解氧、pH、电导率、浊度、总氮、总磷、磷酸根、氨氮、硝酸盐氮、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等。浮游生物指标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包括生物量、优势种以及浮游植物叶绿素a等。沉积物指标主要包括含水率、总磷、总氮、总有机碳、pHEh以及粒径等。底栖生物调查指标主要包括软体动物数量与生物量、水生环节动物数量与生物量、水生昆虫数与生物量等。现场调查初步结果显示,部分水域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呈现蓝藻集聚生长的特征;主湖区沉水植物分布稀少,底栖动物多样性不高。课题组及时将调查中发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

20216月,太湖局部水域出现异常水体,威胁饮用水源地。应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邀请,项目四朱广伟、李未等赴太湖西北部湖区,调研今年夏季太湖湖西符渎港沿岸频发湖泛的原因。研究团队一行走访了符渎港蓝藻打捞点、藻水分离站、灭藻井、小径港蓝藻打捞点的运行情况,调研了沿岸导流围隔对蓝藻水华聚集堆积的负作用,并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急切希望课题组利用水动力模型计算水华沿岸堆积高风险区的分布。调查初步结论及时反馈给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及无锡市生态环境局有关部门,为蓝藻水华灾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鄱阳湖调研(左)和太湖考察(右)


附件: